本稿郑重说明:本文素材整理自《古代史》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确保文本不涉政治联想。
不可否认,容貌自古便被视作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特征,有的人出生就天生丽质,成长过程顺风顺水,家庭与社会生活看似一帧安逸的画面。谈及古代的美男子,很多人会想到潘安这一代的典型形象,而把“帅气”这一特质与四大美女并列的认知广为流传的正是这一传统观念。今天要讲的这位俊朗人物,则是卫玠:他出门时常引发街巷的拥堵,男女两性无不对他心生爱慕甚至争相表达情意,导致路人流连忘返、交通暂时瘫痪的画面屡见不鲜。
当提到“美男子”这一称呼,许多人会立刻想到潘安,甚至成语“貌比潘安”也由此而来,用来形容极致俊美的容颜。卫玠与潘安相比,似乎也有不输乃至并驾齐驱的美貌,但因为身体素质偏弱,终究未能像潘安那样广为人知。至于他到底美到怎样的程度,史书与传说给出的描述多为传颂与惊叹的综合。卫玠以其青春的面容在那段岁月里成为城市间最为瞩目的存在,甚至让人怀疑美貌是否也会成为命运的考题。
展开剩余70%卫玠生于山西地区的官宦家庭,具体年代据记载为西晋武帝在太康七年的时候,即公元286年。他的家族多为任职在官场的后代,因此从小就享有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条件。少年时代的他就已展现出异于常人的美貌,连他的舅舅也不掩饰对周遭人的评价,感叹每次陪同外出仿佛只是作为点缀的绿叶。美貌的传闻很快穿梭于市井之间,卫玠一现身,往往引来围观与议论,城里城外的路口常因他而生出浓厚的关注度,路途上的行人往往因仰视或惊叹而步伐迟缓。
卫玠出门时往往极为小心翼翼,然而只要有一个人看见他,随即就会高声宣布:“卫玠来了!”这声呼喊像是一种信号,随即周围的目光像潮水般涌来,形成一圈又一圈的围观。有人会向他投以礼物或贺饰,甚至有路人将丝带、花紗、甚至零星的物品丢向他的马车,只为表达心中的爱慕之意。许多时候,一条原本只需几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段,竟要在拥堵的人群与喧嚣中拖延两三小时才得以挪动。车夫们面对这股无法抵挡的潮流往往无可奈何,眼神里写满无力与无奈的叹息。
卫玠的名声在史书上多半来自于他那惊人的美貌,远胜于他在文学、辞章方面的成就。相较那些才华横溢、笔力深厚的大文豪,他的最大“资本”似乎就是外在的容貌,但他也并非毫无才华;据传他有一定的辩才,能够与人辩论至深夜三更四更,然而身体的薄弱让家人对他参与激烈辩论有所顾虑。于是他被迫在家中克制自己,长期积压的情感与辩论冲动让他倍感压抑。终于有一天,压抑的情绪难以承受,他冲出家门去与人辩论,结果引来更多的围观与议论,回到家时已是满身疲惫,紧接着便罹患重病,情况急转直下。
此后的日子里,卫玠的病情不断恶化,最终在312年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这样的早逝让后世不禁感叹,或许是天赋的美貌在给予他无上风采的同时,也带来难以承受的身心负担与命运的悲剧。人们在追忆与讨论中,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说法,称之为“看杀卫玠”的典故,意指因过分的容貌美丽而引发的种种不可预知的结局。卫玠或许是历史上因容貌而触发灾祸的极端案例之一,似乎也在向人们展示:天赋若过于耀眼,命运的考验往往同样剧烈而残酷。
发布于:天津市盈配网,杠杆股票配资,炒股怎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