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贵族,难道天生就是贵种吗?”
陈胜高声呼喊,从而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
虽然没有达到推翻暴政、消灭秦朝的目标,但也严重动摇了秦朝的根基。
自从陈胜和吴广发动起义后,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甚至达到最高权力的想法,已经深植人心。
世袭的贵族仍然保留着贵族的身份,奴隶的后代依旧只能当奴隶。普通百姓虽然也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也不敢有太高奢望,更没有人敢去挑战现有的统治者。
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里,大多数诸侯国都被外敌吞并了。只有少数国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换了君主,连国名都改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显示出当时推翻君主是多么的激烈和暴力。
从秦朝末年到现在,权力之争、武将反叛和农民起义的事情一直在发生。这才孕育出了汉朝、晋朝、隋朝和唐朝等一个个辉煌的朝代。
除了那些统一的王朝,还有一些自己称帝建立国家的分裂势力存在。
在众多的姓氏里,有些曾经出过皇帝,但有一个姓氏,人数接近一亿,几千年来却从未出过皇帝,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姓皇帝何时能够登基?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我们既能看到农民起义后建立的新政权,也能见到权臣和武将通过政变登上皇位的情况。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汉朝的创立者刘邦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贫寒之家。
刘邦最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乡间小吏,负责押送民夫。由于民夫们纷纷逃跑,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他性格开朗,便放走了手下壮丁,只留下几位亲密的同伴,在芒砀山中进行游击活动。
刘邦加入了复辟后的楚国,他的主要任务是攻入关中。
楚王发誓:“谁先攻进关中,谁就是这里的王。”后来,刘邦被封为汉王。
经过楚汉争霸的种种起伏,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统一了全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帝王。
公元六年,外戚王莽公开夺取了汉朝的政权,将国号改为“新”,这便是新朝的开始。
王莽的统治让老百姓失望透顶,大家心里都怀念起汉朝来了。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通过不懈努力,他重新夺回了刘氏江山,并将首都设在洛阳。这个时期被称为东汉。
因为汉朝很厉害,所以才有了汉族、汉语和独特的汉文化。
刘家的名声可不仅仅如此。即使东汉王朝覆灭了,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的后裔,也在四川一带重整旗鼓,重建政权,自称“汉”,人们则尊称他为“蜀汉”。
刘氏建立的政权并不局限于传统上所说的“汉”朝。
永嘉之乱之后,匈奴族首领刘渊重新建立了政权,这就是汉赵。随后,成汉也出现了。
在五代十国那个动荡的时代,刘知远最初沿用了石敬瑭的年号,后来他决定将国号改为“汉”,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后汉。
后来,汉朝分裂,刘崇在太原称帝。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北汉”。
除了北汉,南汉也是一个重要的势力,它的领土覆盖了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这个政权也是由刘家的人建立起来的。
如果政权是由刘姓家族建立的,那么这个国家的名字多半会包含“汉”字。
在南北朝的时候,刘裕建立的国家没有叫“汉”,而是叫做“宋”,也称为“刘宋”。
刘姓建立了九个王朝,历代君主共有六十六位,他们统治的时间加起来,竟然达到了六千四百六十万年。
除了刘姓建立了许多政权外,李姓建立的政权也很有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唐王朝。
李渊以前是隋朝的一个重要官员,和隋炀帝还有亲戚关系。据说,他还是汉朝著名将军李广的后代。
一家人齐心协力,力量就像利刃一样锐不可当;父子同心,面对强敌也能携手抵御。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的全力帮助下,成功击败了各地的割据势力,最终平定了隋末的动荡局势。
李世民建立的贞观之治和李隆基领导的开元盛世,都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唐朝时期,服饰、诗歌、音乐等各种文化形式都非常兴盛,以至于到现在,很多国家都把华人叫做“唐人”。在世界的各大城市里,唐人街也十分常见。
李姓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建立过政权,他们的前身是西凉。
从十六国时期开始,陇西李家就独立门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来,这个家族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暠打下的好底子。
在李唐帝国结束时,沙陀族的首领李嗣源站了出来,宣称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者,并继续使用唐朝的国号。后来的人们称这段历史时期为“后唐”。
在同一时代的朱温建立了“梁”国,历史上称为后梁。
朱温离开了历史舞台,朱姓的统治在元末再次出现。
朱元璋的出身比刘邦更凄凉。在那个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时代,朱家子弟因为饥荒而伤亡惨重。
在郭子兴的领导下,朱元璋凭借出色的战绩,逐渐积累了无上的声望,最终成为了元朝末年众多割据势力中的佼佼者,进而建立了雄霸天下的大明王朝。
赵姓是一个在北方非常常见的姓氏,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个姓氏还曾建立过一个著名的朝代,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朝。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一名将领。后来,在周世宗去世后,他在陈桥发动兵变,穿上象征皇权的黄袍,最终统一了全国。
宋朝也曾经历过断代之痛。靖康之乱爆发,徽宗和钦宗二帝被金国俘虏。康王赵构在南方力挽狂澜,重振国家,后世因此称其统治时期为“南宋”。
除了大家熟悉的刘、李、赵、杨、朱等姓氏外,还有一些人口不多的姓氏,曾经也出过帝王。
孙吴、曹魏、晋朝、后周、前秦、后秦、后赵、后晋、冉魏和大齐等朝代,都是由孙氏、曹氏、司马氏、柴氏、苻氏、姚氏、石氏、冉氏和黄氏等家族建立或统治的。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张姓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总人数约为9450万(根据2019年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的数据)。
显然,这么多人中,出现皇帝的机会自然会增加。但是,从古至今,张姓家族却从未真正出过皇帝。
张姓有很多分支。
姬姓的起源之一。
黄帝的孙子张挥,因为官职而得姓,他的家族在河北清河县一代繁衍生息。因此,流传着“天下张姓皆源于清河”的说法。
第二部分:改姓。
张辽原本姓聂,他的祖先聂壹曾经策划过马邑之谋。为了避祸,他们改姓为张。
历史上还有赐姓的事情,比如西南边陲的蛮夷首领龙佑,在归顺蜀汉的时候,诸葛亮便赐给他姓张。
在三国时代,诸葛亮给他的后代取了“张”这个姓。所以,他们家的后代都用“张”做姓。
很多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都选择将“张”作为自己的姓氏。这一现象,在乌桓、女真、鲜卑、匈奴、契丹等民族的历史中都有所体现。
掌控天地,何须凡间权柄。
关于张姓从未出过皇帝的现象,民间有一种说法:因为玉皇大帝姓张,所以人间的皇位就不再留给姓张的人了。
当我们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时,想要知道对方的姓,通常会客气地问:“您姓什么?”
在回答问题时,人们常常会在说自己姓什么之前加上“免贵”两个字,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比如会说“免贵我姓王”或者“免贵我姓刘”。
据说,如果一个人姓张,就不用说“免贵姓张”了,直接说姓张就行了。
这是因为玉皇大帝姓张。
关于玉皇大帝的起源,说法很多。根据道教的经典《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大帝原本的名字叫张自然,他的母亲是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的女儿。
张自然的父亲是吕洞宾的徒弟张宇正。
张自然出生的时候,让母亲违反了天上的规矩,结果惹来了大麻烦。没想到,他无意中化解了昊天上帝的劫难。
按照昊天上帝的安排,张自然坐上了玉皇大帝的位置。
还有一种说法流传开来,据说姜子牙在给众神封号之后,忙得不可开交,终于把众仙都安排好了,可唯独玉帝的宝座还是空着没人坐。
姜子牙本来想自己留下这个东西,但又不好明说,只能等着大家一起来商量,好达成他的目的。
一位神仙没有看透姜子牙的意思,不太恰当地说:“玉帝的位置空了,谁会接任呢?”
“肯定会有人来坐的。”姜子牙说完,轻轻摸了摸胡子,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人群中突然窜出一个人,直接坐在了玉帝的宝座上,然后对着大家鞠了一躬。我说学问不多,真不敢担这个大任。不过,既然大家推选我,我也只好接受了。
姜子牙严厉地说:“舅舅,玩笑也得有个限度,赶紧离开!”
坐上天帝位置的,原来是姜子牙的亲侄子张自然。
听到外甥叫他下来,张自然理直气壮地反驳道:“你刚才说‘自然有人来’,而我的名字叫‘自然’,名字里还有‘有仁’两个字,这难道不是在说我是你吗?”
一句话说出去,就像四匹马拉的车一样难以追回。姜子牙原本没想到,自己辛苦准备的东西,竟然成了给舅舅婚礼穿的喜服。
有一种说法是,玉皇大帝是由太白金星选出来的。
在宇宙初生之时,天地尚未分开,三界之中弥漫着混沌的气息,急需一位英明的领导者站出来,引领众人前行。
这个人需要掌握好尺度,既要同情可怜的人,又要保持公正无私,这样就能获得很高的信誉。
太白金星下凡考察,寻找合适的人选,可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村长张百忍名气很大,特别能忍,所以大家都知道他。
经过仔细考察后,太白金星大力推荐张百忍接任玉帝的职位。
有人说,张百忍之所以叫“百忍”,是因为他经历了十万多次的考验,最后修成了正果。
虽然关于玉皇大帝如何成仙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叫法也不一样,但大家普遍认为玉帝姓张这一点是确定的。
尽管张姓家族从未产生过皇帝,却也建立了好几个政权,并涌现出了不少割据一方的藩王。
比如黄巾军头领张角曾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还有张轨,他与苻坚争雄,自封为秦王;乌桓的王张超,无上王张翘,还有跟明太祖朱元璋同一时代的张士诚,以及明末时期的张献忠。
尽管他们没有正式成为皇帝,只是自称王,但在自己的地盘上,他们的权力和尊贵几乎和皇帝一样。
张姓的神秘统治者
在宋朝更替的时候,张氏家族也建立了一个政权,他们的创始人甚至被尊为皇帝。这个政权的领土主要覆盖了北宋时期北方的所有地方。
这个政权的名称叫“楚”,民间也叫它“伪楚”。它的创立者是张邦昌。
张邦昌在钦宗时期担任过重要的职务,比如少宰和中书侍郎,他还参与了靖康时期的和谈工作。但由于和谈进展不顺,他后来被降职了。
这场城下的屈辱之约终究难以长久维持。当金国的铁骑像摧枯拉朽一样攻破了汴梁的城门,将赵宋的王室成员和许多王公贵族俘虏之后,汴梁城中还有不少官员,张邦昌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金国军队人数众多,战马成群,但人口有限,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控制黄河以北的地区。
金国打算扶植一个傀儡国王,以此来保护他们在占领区的利益,并定期向他们进贡。
从朝廷到民间,大家都一致希望恢复赵宋皇族的统治地位,但这个愿望却被金国的统治者拒绝了。
经过一番讨论,南宋和金国同意一起推选张邦昌做皇帝。
张邦昌清楚,如果他要登基做皇帝,就会变成国家的罪人,成为千万百姓共同的敌人。
他因为生病拒绝了,甚至表示要用生命来抗争。
面对金国的屠城威胁,宋朝军队无力抵抗。最终,张邦昌被迫登上了皇位。
登基为帝后,张邦昌坐立不安。他在文德殿处理政务,这是皇帝的日常办公场所,实际位置在紫宸殿和垂拱殿。他特意将桌椅西向安置,以区别于皇帝面向南方的座位。
张邦昌没有自称“朕”,而是用“予”来称呼自己;同时,他把“圣旨”改成了“手书”。
当金国的铁骑带着徽钦二帝踏上北归之路,张邦昌穿着朴素的衣服,悲痛万分。他泪如雨下,遥遥地拜别。
虽然张邦昌坐上了“伪楚”皇帝的宝座,但他还是把自己当作宋朝的一个官员。
金兵退走后,张邦昌依然坚持把政权归还给赵家。
张邦昌自知自己清正廉洁,执政期间没有做过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没有想动摇国家的统治。
过去,赵氏家族曾经掌管过皇权。如果他们重新崛起,肯定会严厉地惩罚自己。
赵构先是铲除了张邦昌的同党。然后下令将其赐死。
张邦昌宣布称帝。尽管他继承了北宋的传统,但最终还是被金国封号,而且在位时间仅有一个月,所以不能算作真正的君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王朝的兴衰和帝王的更替是常有的事,但在众多的姓氏中,能够有自己家族成员登基为皇的姓氏却很少见。
张姓人口将近一亿,历史上也有不少同姓的人,但人数的多少并不能决定是否能出皇帝。
盈配网,杠杆股票配资,炒股怎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