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很多患者经过努力,血糖控制得还不错,甚至达到了理想的水平。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血糖突然变得不好了,甚至比以前更难控制了。今天,邀请到宏韵中医互联网医院特邀教授李俊医生来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突变”,以及糖尿病的关键发展因素到底有哪些。
01我们怎么知道血糖稳定了?很多家人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的亲人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怎么算是“控制好”了?
业界普遍采用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它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水平。国际上把HbA1c低于等于7.0%视为血糖控制达标。
但一个重点是:实现“血糖稳定”其实挺难的,数据显示,只有12%到35%的糖尿病患者能达到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的目标。这说明,想要长时间稳定控制血糖需要很大的努力和管理。
展开剩余73为什么血糖会突然“炸开锅”?1. 感染—身体“遭殃”时的火箭升血糖
感染就像是糖尿病血糖的“头号敌人”。当身体被病毒或细菌入侵时,免疫系统会发动起反应,释放许多“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会让身体变得“抗胰岛素”,使得肝脏不断释放糖(葡萄糖),身体的细胞也不愿意吸收血糖。
比如肺炎、尿路感染等常见感染,都能让血糖又快又高,有时还能升高2到4 mmol/L。这种“战斗”状态,血糖会猛然飙升,十分危险。
2. 身体应激反应—手术、压力都能“制造糖”
不管是手术、严重创伤,还是心理压力大,都会让身体进入“应激状态”。
这个状态下,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以及儿茶酚胺(像肾上腺素),它们会促使肝脏产生更多糖,还会让身体对胰岛素变得“不敏感”。这样,血糖就会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
3. 药物作用—某些药会“炸血糖”
比如: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会促进肝脏产生糖,增加胰岛素抵抗;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会激活肝脏制造糖。
另外,像某些利尿剂(氢氯噻嗪)也会让胰岛素分泌减少,影响血糖控制。有时候,抗生素等药也会影响某些降糖药的效果,导致血糖波动。
4. 饮食与运动失衡—餐后血糖“爆表”
吃高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甜食、白米白面,会让餐后血糖快速升高,有时超过10 mmol/L。运动不足也会让肌肉变得“笨拙”——肌肉摄糖能力下降,胰岛素抵抗加重。两者结合,就会让血糖在短期内跳得很高。
5..糖尿病的“隐形敌人”
寒冷天气:会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带来“升糖”效应。
精神压力:会持续释放皮质醇,增加血糖。
女性生理变化:如生理期、孕期的激素波动,会暂时性降低胰岛素敏感性。
反复低血糖反弹高血糖:也被叫做“Somogyi效应”。
03糖尿病进展:内在的逐步“蚕食”1. β细胞功能逐步退化 我们的胰岛素主要由β细胞产生。长期高血糖和脂肪酸的毒性,会让β细胞“吃不消”,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凋亡。线粒体产生的活性氧也会让β细胞变得“懒散”,影响胰岛素的生成。
2. 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 脂肪组织释放的炎症因子会阻碍细胞对胰岛素的响应。内脏脂肪多了,游离脂肪酸也增加,会让肌肉“拒绝吸收”血糖,更难控制血糖。
3. 血管并发症的“加速器” 血糖波动还会伤害血管内皮,诱发血管炎症,为心脏病、中风等并发症“埋单”。血糖控制不好,还会让血管更脆弱。
04如何防止血糖突然“炸裂”? 用好连续血糖监测:观察血糖变化,及时发现隐形的波动。 药物调整:根据血糖波动情况,优化药物方案。 生活方式:低糖低升糖指数的饮食,科学运动,以增强肌肉的葡萄糖摄取能力。 心理调节:减轻压力,避免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发布于:广东省盈配网,杠杆股票配资,炒股怎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